欢迎访问黄河交通学院保卫处(武装部)网站
大学生校园贷深陷泥潭,背后案例揭示网贷 “套路”
日期:2025-04-15  发布人:  浏览量:

  在大学校园里,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们本应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,为未来拼搏。然而,近年来,校园贷却如一颗毒瘤,悄然侵蚀着校园的纯净,不少大学生深陷其中,苦不堪言。今天,我们就通过实际案例,揭开网贷背后隐藏的重重 “套路”,并从法律层面为大家剖析其中的风险。

  一、校园贷常见“套路”深度解析

 (1)低息诱饵,暗藏高额利息与手续费

  许多校园贷平台以低息、免息为噱头吸引大学生。他们在宣传时,只强调表面上的低利率,却在合同中通过复杂的条款设置,暗藏高额利息和各种手续费,如平台服务费、管理费、保险费等。这些额外费用往往在大学生签订合同时被忽略,等到还款时才发现债务远超预期。例如,一些平台以日利率 0.05% 看似不高,但换算成年利率却高达 18%,再加上各种手续费,实际年化利率可能超过 36%,远远超出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。

  (2)设置苛刻还款条件,故意制造违约

  网贷平台会在合同中设置极为苛刻的还款条件,如还款时间精确到具体日期和时刻,稍有延迟便认定为违约。同时,对于逾期还款的违约金设置极高,且计算方式复杂。部分平台甚至故意在还款流程上设置障碍,如还款渠道不畅通、客服电话打不通等,导致大学生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时还款,进而陷入违约困境。一旦违约,平台便会以各种理由大幅提高利率,利滚利之下,债务迅速膨胀。

 (3)诱导学生签订 “阴阳合同” 或 “空白合同”

  不法网贷平台会诱导大学生签订 “阴阳合同”,即一份对外展示的合同显示正常的借款金额和利息,而实际执行的是另一份隐藏着高额利息、手续费等不合理条款的合同。还有些平台让学生签订 “空白合同”,在学生签字后,自行填写不利于学生的合同内容。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,往往在未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的情况下就签字,从而陷入合同陷阱,为后续的债务纠纷埋下隐患。

 (4)暴力催收,侵犯学生合法权益

  当大学生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时,网贷平台的暴力催收手段便接踵而至。他们通过电话、短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辱骂、威胁、恐吓,甚至骚扰学生的家人、朋友和老师。有的催收人员还会采取上门堵截、张贴大字报等极端手段,严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、名誉权等合法权益,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,部分学生甚至因此产生心理问题,更有甚者,不堪其扰而选择轻生。

  二、校园贷背后的法律风险刨析

  (1)违反金融监管法规:

  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平台,多数未取得合法的金融牌照,却擅自开展金融借贷业务,违反了我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》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。这些非法金融活动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,增加了金融风险,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稳定。

  (2)合同欺诈与违法:

  前文提到的 “阴阳合同”“空白合同” 等行为,属于典型的合同欺诈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关于合同编的规定,一方以欺诈手段,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,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。此外,网贷平台设置的高额利息、不合理手续费以及苛刻的还款条件等,可能违反了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中关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等规定,部分合同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。

  (3)侵犯人身权益违法:

  暴力催收行为严重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益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、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等行为,均属于违法行为,可处拘留、罚款等处罚。若催收行为造成严重后果,如导致学生自杀、精神失常等,相关责任人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,触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中的侮辱罪、诽谤罪、非法拘禁罪等罪名。

  三、大学生如何防范校园贷风险

  (1)增强法律意识,学习金融知识

  大学生应主动学习法律法规,特别是与借贷、合同相关的法律知识,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。同时,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,掌握基本的金融理财技巧,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。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金融知识讲座、法律普及课程等活动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避免陷入校园贷陷阱。

  (2)树立正确消费观,理性消费

  大学生要摒弃盲目攀比、过度消费的观念,树立正确的消费观。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合理安排生活费用,不盲目追求名牌、奢侈品。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,要充分考虑自身需求和实际支付能力,避免因虚荣心理而陷入不必要的债务困境。若遇到资金困难,应优先向家长、学校寻求帮助,而非轻易选择网贷。

  (3)谨慎签订合同,仔细阅读条款

  在涉及任何借贷或合同签订事项时,大学生务必保持高度警惕。认真阅读合同的每一项条款,特别是关于借款金额、利息计算方式、还款期限、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。如有不理解或不合理之处,应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,如学校的法律老师、律师等,切勿在不明条款含义的情况下随意签字。对于来路不明的合同或口头承诺,坚决予以拒绝。

  (4)遭遇非法催收,及时寻求帮助

  如果不幸遭遇校园贷平台的非法催收,大学生不要惊慌失措,应及时保留相关证据,如通话录音、短信截图、催收人员的照片等。然后,向学校保卫处、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反映情况,寻求学校的支持与帮助。同时,可拨打 12363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或向公安机关报案,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让违法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。

  校园贷的危害不容小觑,它如同一颗定时炸弹,随时可能给大学生及其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。通过这些案例和法律分析,希望广大大学生能够认清网贷 “套路”,增强防范意识,远离校园贷。同时,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校园贷问题,加强对非法网贷平台的监管和打击力度,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、健康的校园环境,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,追逐梦想。






地址: 河南省武陟迎宾大道333号(郑州桃花峪黄河大桥北) 邮编:454950

Copyright ©all rights reserved - ZJTU.EDU.CN 黄河交通学院

ICP备案:豫ICP备17003646号-1 豫公网安备 41082302410884号